世界热点!用耳朵学说话

2022-11-03 19:07:15 来源:教育之家

日本人的奇怪英语发音


(资料图片)

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和日本朋友在一起交流英语,那么你千万不要怀疑自己原本考过了四六级的英语水平开始下降了。什么?你不知道什么叫“空扑塔”(computer),也从来没听说过“克利斯玛斯特利”(christmas tree)这种东西,那么你该提高的一定不是你的英语,而是你的想象力!

日语词汇的发音很有趣,基本上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由中文音译而成的词,例如乌龙茶,在日语中写作ウーロン茶,事实上读音和汉语基本类似;第二类是由英文音译而成的词,比如Australia在日语里读作“奥斯特拉利亚”,也是可以根据英文猜到大概意思的;最后一类则是纯正的日语,比如我们常常在看电视中听到的“欧哈哟”或者“哟劳西库”等等,这类词汇多为日常用语。

很多人认为日本人在学习汉语和英语时有先天的优势,想想看,在日语的母语中就有大量的汉语和英语元素融合其中,那样再学起来岂不是手到擒来,事半功倍?然而有一利必有一弊,日本人想要入门汉语和英语,肯定是要快于大多数非日语人种,然而若是想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在发音方面,那困难程度却要远高于其它人,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日本人虽然先天掌握一些汉语和英语的词汇,但日本语言中没有的其他汉语和英语的发音,他们也用近似的日本语发音,这使得他们学习纯正的汉语和英语发音更加困难。

普通话难学在哪里?

当然,不只是日本人学外语困难,其他国家的人学外语都会遇到不同的障碍。

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朋友说汉语的时候,我们有时会被他们说话的语调逗的忍俊不禁,甚至还为此专门发明了一个词——“洋腔洋调”,来形容他们说中国话的样子。就像《中国话》的歌词里唱的“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汉语作为一种声调语言,自古就有四声八调的说法,后来逐渐演化为现今的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声调在汉语中起着区别语义的重要作用,这对于那些长年使用非声调语言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除了上声,因为有先下后上的转折,听起来比较明显之外,剩下的三声他们从听力上很难辨别,因此在使用时也只好操着一把“洋腔洋调”了。

其实不只限于学习外语,即使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学习普通话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学习普通话时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我们在生活中,不时可以听到类似这样的对话,“老板,来一碗流(牛)肉面啊!”,“牛肉面卖完了,栓(酸)辣粉行不行?”可能你会感觉到奇怪,明明他们其他的发音说的很标准,为什么偏偏有几个词就是说不对呢?可能对从小就使用普通话的人来说,“shi”和“si”的区别非常明显,但是在一些方言中,原本就没有“si”这个发音,所以从小生活在这种语言环境中的人,当听到“si”这个发音时,会下意识地将其与自己语言中最近似的发音相匹配,也就是说,他们本身的问题并不在于不能发出“si”这个音,而是在他们听来“shi”和“si”完全就是同一个发音。

没听过,就不会说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许你想象不到,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这位“萧何”并不是说话用的嘴巴,而是听话用的耳朵。如果我们将自己的大脑比喻成一台电脑,那么耳朵无疑属于音频输入系统。声音传输至大脑这台CPU之后,要经历一串复杂的解码加工处理过程,加工好的信息会被分析归类,再由大脑指挥传送给负责语言的皮层中枢再加工,最后才能经过咽喉,嘴等“输出”设备被传递出来。如果没有“输入”,“输出”也只能是空谈。人们长大后学习其他语言时的发音困难,根本问题就在于小时候没听过那些音调。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十聋九哑”的现象。其实那些所谓的聋哑人,有一大部分都只是听力受损,发声器官却是完好的,然而除了一部分后天失去听力的人之外,先天失聪的人几乎都不会说话。这并不是说他们不能说,而是他们不知道要怎么说。

当然,如果是从小学开始就在学校实行普通话教育,在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中(即6至14岁之间)能够听到标准的普通话发音,那么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所说的普通话甚至要比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还要标准,毕竟北京话也并非就等同于普通话,而是溶入了大量的北京方言在其中。但听力和语言系统成熟以后,再要改就困难了,这就是“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原因。对于那些错过了学习语言关键期的人,想要再学会普通话就不那么简单了。

因此,不论学习哪种语言,能听才能说都是一项真理。如果你还在苦恼自己拿不出手的口语,那么还等什么?快来让你的耳朵帮你一起学口语吧!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