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名校的“水硕”,含金量其实并不高

2023-01-25 13:00:29 来源:教育之星

当疫情逐渐结束,生活回归正常以后,相信中小学生的家长,最为忧心和关切的,始终还是孩子的教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这些年因为收入和环境因素,变得有些“边缘化”的出国留学,恐怕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再度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一是因为高考人数众多,二是因为就业竞争激烈。

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开始为自家孩子在读书求学以后的人生前途,打起了规划和投入的“小算盘”。

比如中考和高考太难,那就花钱让孩子出国留学,绕过这两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龙门”。

又比如孩子考上的双非院校,学历证书拿到就业市场上实在是备受轻视和略显尴尬,那就花钱让孩子出国“镀金”,去海外名校读个“一年硕士”,将来在求职面试的时候,也会更有底气。

但是要知道,哪怕是这种一年期的“水硕”,就算是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国内上网课,也得至少花费一二十万的费用。

这可比在国内考研和求学的代价,要高出太多了。

更何况,有很多所谓海外名校的“水硕”,含金量其实并不高,盲目跟风去“镀金”,除了浪费青春和金钱,几乎得不到多少有价值的收获。

曾经在网络上热传的一份海外硕士“含水量”榜单,就很能说明问题。

虽然囊括了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如雷贯耳,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西北大学在内的10所美国名校,但是这些涉及金融、经济和商科,被很多中国学生趋之若鹜的专业,却在很多知情人士和专家教授眼里,“含水量”过高。

显然随着近些年来,许多中产家庭的父母为了让孩子避免“高考之累”和“就业之苦”,一窝蜂地耗费大量资金和学费,把孩子往国外名校里送,想让他们凭着重金换来的名校学历,在社会和职场中有所作为。

但是这样的用心良苦和盲目跟风,实际上在很多“海归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上,都没有起到很多父母设想中的积极影响。

相对来说,海外名校的博士学历,确实是货真价实,含金量十足,但是在“留学市场”上,针对那些双非院校,甚至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设立的很多“一年期硕士”,虽然从就读学校来看,全都是鼎鼎大名,看上去光鲜亮丽的海外名校,而且收取的学费动辄就要一二十万,但是留学归来以后拿到的硕士学历,在国内就业市场上,却明显是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毕竟,这样的短期硕士学历,明摆着就是一些考研无望,只知道安心“啃老”的普通院校毕业生,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和在求职应聘时增加一些莫名其妙的自信,而从海外名校那里“买”来的一纸学历而已。

这些“水硕”学历,光鲜亮丽有余,含金量却没有多少,你们说这不是浪费钱,又是什么呢?

所以说,即便是家庭条件优越,父母舍得投入也愿意花钱,我们在选择出国留学来获取硕士学历的时候,也应该慎之又慎!

要仔细衡量官方披露的GMAT和TOFEL平均分;

多查询、比较和参考留学网站的信息,了解近年的招生和录取数据;

避开一些华而不实,连官网都不公布录取成绩的“Applied专业”。

其实,每年综合包括学术价值和雇主声誉作为评分标准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可以作为我们在选择留学院校和专业时,相对比较权威的“报考指南”。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些学生,本身学业成绩欠佳,让父母买单来支持自己到海外留学,无非就是为了给自己的简历表上“贴金”。所以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就读硕士专业的“含水量”到底高不高,其实根本就无关紧要。

他们想要的,无非是在“边缘专业”前面挂着的“显赫校名”罢了。

总之,即便是海外名校的“热门专业”,这种一年期的“水硕”,攻读价值也并不高。

与其花费父母的数十万,让自己勉强获得一个“含水量”十足的硕士学历,还不如踏踏实实在国内考研,脚踏实地获得知识、能力和学历上的跃升呢。

更何况,每年都有不少从海外名校硕士毕业,回国后却依然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年轻人,他们靠父母花掉的巨资来换回的光鲜履历,真的就和他们读过的专业一样,“含水量”十足。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