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成都Vol.08 对话肖飞舸 | 美术馆可不可以网红?

2023-03-29 11:03:10 来源:教育在线

灵感像种子,


(资料图片)

沿着城市的脉络生根发芽,

借天真与好奇,

向创意背后那些具体的人请教。

“成都创造”,生猛剽悍且不断涌现,在全国蔓延开来,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些创造的背后,离不开人、方法、洞察以及城市生态,我们将之形而上为“灵感”。为追寻灵感之光,捕捉动人光年,YOU成都携手创意人冯伟、万物FM联合创制,打造全新「灵感成都」播客栏目,共计16期,从现代时尚、音乐艺术、传媒影视、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八大文化创意行业展开灵感的碰撞,打开一座城市缓缓流动的妙想生活。

「灵感成都」播客栏目

首发于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小宇宙等线上平台。

在成都,谈及包含大型书店及小书店在内的阅读空间数量,追寻至街头巷尾,我们可以回答出3000+的数字范畴,在蓬勃增长的数字里,却难以捕捉到一个精确的数字。

相同的问题放置于艺术空间,有着同样的难度。那么,成都到底有多少家博物馆、美术馆?

·成都市美术馆。摄影/陶轲

前两年,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包含美术馆、画廊、私人美术馆等在内的艺术空间有200+家,经过时间沉淀,尤其近两年时间成都市美术馆、森的美术馆、穆夏美术馆、近悦儿童美术馆等陆续开馆正式面向公众,艺术空间早前的统计数据已经发生了巨大的量变。

·上图为森的美术馆,下图为近悦儿童美术馆。

为什么成都艺术空间会与日俱增?回溯成都这座城市的艺术基因,从大环境来看,成都一直有非常好的艺术土壤,上世纪90年代走出了何多苓、张晓刚、周春芽等一众艺术家。

再者,这座城市的音乐、时尚、设计等领域蓬勃发展,它们又不断滋养艺术。反过来,泛艺术的概念又将它们囊括其中,反哺于这些领域与产业。

话说回来,尽管散如星点的艺术空间茂密生长于城市之中,为生活在社区、街巷的成都人以新鲜的认知和感知。但此前,成都缺少一座大型美术机构,将当代艺术家与大众之间形成很好的连接。

直到一年多前一座大型美术馆——成都市美术馆的开启,弥补了成都在美术馆系统的空缺,并弥合了当代艺术与成都市民的缝隙

这是「灵感成都」的第8期,那就让我们走进节目一起聊聊美术馆的那些故事。

本期灵感嘉宾

肖飞舸

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

冯伟

创意人,平演品牌创始人。冯伟将作为「灵感成都」播客第一季的嘉宾主持人陪伴大家。

本期节目,你会听到

扫描文末二维码收听完整节目

02:11

肖馆长的职业路径

04:34

深入浅出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成都市美术馆。摄影/陶轲

08:02

全国体量前三的美术馆意味着“难”

08:58

成都双年展——艺术圈的逆行者

13:06

超负荷运转依托情怀

16:16

成都市美术馆举重若轻的管理思路

17:59

“懂”成为大众和美术馆之间最大的距离

24:44

生活的日常,也是一种艺术

·“罗伊·利希滕斯坦:重塑流行”展览现场。

27:27

希望美术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9:25

关于观展的一些小提示

32:32

成都市美术馆展览预告

35:22

双年展赋予城市的价值

·2021成都双年展上与装置互动的观众。

40:08

公立、私立美术馆共同繁荣,形成良性循环

46:44

美术馆的价值不仅在于公共教育,更在于建立人与人之间新的关系

灵感精选

Q1:

2021年11月,成都市美术馆正式开幕,它算是一座年轻的公立美术馆。这之前,你一直在文博系统里工作,可以分享一下你的职业路径吗?为什么你先后工作过的文博机构在民众中都有不错的影响力?

肖飞舸我在法国学文化管理美术馆方向,理论基础是西方近现代艺术史,后来回国,先到金沙遗址博物馆做宣传营销,再到成都博物馆由宣传推广入手,慢慢开始做艺术展览,现在在成都市美术馆分管业务。我的职场发展路径很标准模板,很专业对口。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摄影/张艳

我记得回到金沙遗址博物馆时,我给我的主管领导提了一篇论文——用市场营销的理念来做一座博物馆的宣传推广。当时,这在国内是很新的理念,因为博物馆是一个学术机构,却要运用marketing的思路去做。

·成都博物馆。

很幸运,我们馆长的思路很开阔,我也是他当时引进来的第一个海归,他接受了这种新理念,然后让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到了成都博物馆(以下简称成博)以后,正好赶上新媒体、自媒体时代开始蓬勃发展。那个时候,我觉得官方媒体在自媒体上还没反应过来,而成博作为一个知识生产平台在自媒体方兴未艾的时候,抓住了这个机会

成博是全国第一家做直播的博物馆,在新媒体的尝试上很多都是全国第一,所以,它很快成为一个新媒体大号。我还记得曾经我们院长跟我说,要多跟大号互动。我想了想说,我就是大号。

·成都市美术馆A区(成都市天府美术馆)。图源/成都城投集团

·成都市美术馆B区(成都市当代艺术馆)。图源/成都城投集团

从国外回来的时候,我还写过一篇文章,叫《每个人的博物馆》,就是普及博物馆、美术馆的概念,它们在中国可能有点泾渭分明。实际上,美术馆叫art museum,它是博物馆的一种表现形式,都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我们得清楚它的第一要素是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必须跟公众拉近距离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也一直在寻找“深入浅出”——文化机构是以学术为基础,我们该如何把学术里深入的内容翻译成公众能够接受、能够听得懂的语言。

Q2:

成都市美术馆开幕展就是“超融体—2021年成都双年展”,随后一炮而红。回过头来看,当时你们做对了什么?

肖飞舸:开馆就疫情了,其实我们很担心。我觉得做的最正确的事情是选了“双年展”这种展览类型作为开馆展

·“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闭展时间原本为2022年4月6日,后延期至2022年7月15日,观展人次突破百万。

第一,“双年展”本身这个题材跟城市强相关,它呈现的是城市文化展览的包容性和城市给予的资源以及跟本土居民发生的关联程度都不一样。“双年展”相较于任何一个限定在某个主题、某个艺术家的个展,与城市关联度更高。当时展览的主题叫“超融体”,讲的是成都的多样性,成都就是一个超融体,而且展览体量巨大,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272位艺术家、506件/套作品。

·“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展览现场一角,此次成都双年展由8个主题展版块和17个平行展版块组成。上一二图摄影/陶轲

在疫情时期,这可能是全球体量最大的双年展,成都在这种情况下举办这样大规模的双年展,真是艺术圈的逆行者

·“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部分参展艺术家。

另外,成都公众是有观展习惯的。博物馆、美术馆,包括民营美术馆等整体的艺术生态比较好,也有很多艺术家、文学家,所以,成都市民有这样的习惯和需求。

Q3:

在美术馆做了丰富的内容后,你们自己会去关注观众的一些反馈吗?比如:通过社交媒体、调研问卷类似这样的形式。

肖飞舸:基于观众的反馈,目前为止,我觉得观众分成两种类型

·成都市美术馆内望向天府艺术公园,公园里的人们在这里休闲、嬉戏或休憩。摄影/陶轲

其中一批观众粘性很高,他们会反复使用美术馆,甚至有时候我们的展览比较晦涩,这样的观众会在社交媒体上主动站出来去帮我们解释怎么样去欣赏这场展览,包括主动去分享一些使用信息。

·在成都市美术馆里停留的人们。摄影/陶轲

另外,可能“美术馆”的概念在成都是新事物,对于公立美术馆,有一批观众会有一些疑问,以及深度参与给我们提出建议。比方说:有观众建议我们把门口三个行走的人的雕塑涂成其他颜色,这就是他们的表达,我觉得没问题。

·美术馆里,有的观众正靠墙拍照留影,有的正踱步走向另一个展览空间。摄影/陶轲

美术馆跟公众需要一个磨合期,在这种相互沟通的过程中,甚至是答疑解惑,我们会慢慢地把一些理念传递给他们。

Q4:

整个成都市美术馆的风格更现代,更像一座私立美术馆的做法。我们会反复提到两个关键词“年轻化”和“网红感”,这两个词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而是说正因为年轻化,才会拉近跟观众之间的距离。你怎么看待?

肖飞舸:之前,我做了一场围绕“一个美术馆可不可以成为网红”的主题讲座,就这点我们内部也有过争议,最后我们觉得它必须是网红。美术馆的定位就是一个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新媒体时代,媒体的传播和公众的认可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机构必不可少的评判标准了。

如果你不是一个网红机构?对不起,你是不合格的。只不过,对于公立美术馆来讲,它不能只是网红

·年轻人观众在成都市美术馆展出作品前互动及打卡。

无论是“年轻化”,还是“网红感”,我觉得都要有,美术馆先天来说更有跟时尚、潮流紧密结合的基因。因为博物馆更多回望过去,美术馆更关注当下,艺术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知识生产反思启发思考。如果我们不关注当下艺术,美术馆也没有生命力,所以,美术馆必须关注当下,启发未来。

另外,我觉得好的美术馆管理,给我的感受是举重若轻——就是观众看到的是亲切的、轻松的,但是对于管理团队来讲,背后的努力和挣扎观众可能体会不到。

·在成都市美术馆内,观众拍照打卡。

还有,因为我的工作背景会让我一开始带着传播的思路去设计美术馆以及开展管理工作。另外,成都这座城市本身就有网红气质,这一套传播思路在成都是行得通的。

Q5:

就你的经验来看,你觉得大众跟美术馆之间最大的距离是什么?

肖飞舸:“懂”这个字。很多观众抱着“看懂”的心理去看待艺术,他们对美术馆可能比博物馆还更有畏惧心理,通常会说“我看不懂”,尤其是当代艺术作品。“看懂”这件事就成了美术馆、博物馆跟观众的一条鸿沟

其实,你看美术馆里设计了咖啡、电影等空间、活动,甚至我觉得观众懂不懂,这是走进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最后一个步骤。我希望哪怕观众走进来,今天他是很烦躁的,他今天很不开心,走进美术馆后感觉静下来了、开心了。大家在这里约个会、拍个照、喝个茶、蹭个空调都没问题。

·在成都市美术馆看展的观众。图源/红星新闻

公众因为这些目的,肯走进美术馆也挺好的。艺术本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除了是一种知识的输出,也是一种情感的抚慰,这就够了。

·艺术作品前匆匆走过的观众。图源/红星新闻

我经常会跟观众说:你的理解是对的,当代艺术本来的一个特性就是可供多元解读,甚至有时候公众的解读才让这件作品更完整。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展览的试展、氛围的营造,都是为了让观众放下“我必须看懂”的心理预设。

下期灵感嘉宾

沈长锟

TEDxChengdu主理人

点击收听《灵感成都Vol.07对话Derek | 成都创意,玩出花样

点击收听《灵感成都Vol.06对话余明旻 | 成都设计,深入社区

点击收听《灵感成都Vol.05对话汪迅/田雨 | 对美的追求,成都时尚消费的源动力》

点击收听《灵感成都Vol.04对话Jony | 成都买手,买进世界》

点击收听《灵感成都Vol.03对话王岳峰/尹利萍 | 成都漆器,凭什么圈粉年轻人?》

点击收听《灵感成都Vol.02对话李红旗丨就把他乡当故乡》

点击收听《灵感成都Vol.01对话小酒馆史雷丨玉林路的尽头有什么?》

主创团队

YOU成都

天府生活美学平台“YOU成都”是在成都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由谈资创意传媒负责整体运营的一款互联网产品。以多维度、多渠道、全平台覆盖的新媒体产品为基础,提供原生图文内容、视频拍摄、创意策划、资源整合、营销推广、活动执行及文创制作等一站式服务。同时,YOU成都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手段,以数字地图为基础,以成都生活美学为本底,发现、体验、消费成都,是传播天府文化、营销城市文化、促进文商体旅融合发展的数字平台。在文博、创意、旅行、设计、生活方式等领域聚合全球成都粉,全网用户突破1500万。

冯伟

创意人、平演品牌创始人、TEDx讲者。以文创行业观察者与实践者的身份从业十余年,洞察创意并衍生到众多生活方式行业;视音乐、艺术、设计、时尚等领域为生活策展之地;先后打造音乐IP《平凡人演唱会》,出品现代舞作品《城事》《我》,还出任多家公司创意顾问,是媒体眼中成都最活跃的跨界创意人之一。

万物声学

万物声学是一家专业、标准、快速的全链条数字内容IP孵化机构,专注于原创内容研发、版权运营、品牌内容策划,拥有PMP项目开发体系、产学研及就业实训基地、大项目开发经验。内容开发领域涉及有声产品、音乐制作、动漫及影视、游戏配音、游戏音效制作、原创内容研发、直播孵化、活动策划等。与多家文字版权方、漫画版权方、有声产品合作方、游戏制作方、MCN机构有深度合作,现已成为多家有声平台的优质供应商。代表作品有广播剧《西行纪》《天子传奇》《平原上的摩西》《岩边的禅院》《想见你》、有声剧《斗罗大陆》《科幻世界》《日本沉没》、播客节目《爱情罗生门》《好怪好喜欢》《奇怪的知识增加啦》《多云转晴Cloudy2Sunny》等。

丨指导单位丨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丨制作团队丨

本节目由YOU成都、创意人冯伟、万物FM联合创制

监制:潘媛 冯伟 王冠华

后期:枝桠

节目统筹:栗子

节目运营:吴霏

制作人:顺子 王佳玥 李怡为

视觉设计:罗圩

编辑丨小都

未标注图源丨成都市美术馆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