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递!【运营日记】系统原来也可以搭积木!

2022-11-11 06:12:13 来源:教育快报网

见字如面,我是小白,一个爱好PPT的运营er~


【资料图】

因为想要给讲师进行精准的反馈,

所以最近在思考这件事情,

怎么让反馈能够精准?

让讲师能快速定位?

在做讲师反馈表的时候,思路有点不明晰。

初稿做的是按照时间流程,比如景导入、步骤教学、总结回顾和自主练习

从这个时间线上分别再列出每个细节点需要做什么。

以场景导入为例:

课前讲师流程是否流畅,让人感兴趣?

授课内容是否与学员相关,能否戳到学员的痛点?

工作中学员能在哪些场景使用?

这个知识点不学习学员会损失什么?

然而这种做法有一个弊端:

无法将讲师的反馈量化。

千人千面,虽然按照框架反馈了,但是到讲师那一块又需要重新梳理问题,

不能一针见血地得到“我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提升”的建议。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种分类是不合适的。

后续参考了水总提的建议,将分数进行量化取平均值,通过雷达图进行呈现。

把讲师授课的必备维度并入到框架中,比如教学维度、准备维度等等,通过维度下的内容进行评分,每完成一项内容,就给到一定的分数,而这个维度的总分即为各个问题下的分数平均值。

最终几个分数汇总在一起,形成个人授课雷达图,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哪些是短板,哪些可以提升了。

但是在做这个表的时候,还是想着,我先定维度,再定内容。

这种做法却有交叉,即没有遵循MCEC的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因为这个方法是从空间框架来研究的,换个思考方向:

先不考虑维度,如果我先用时间框架来穷举是否可以呢?

从讲师前期准备,到最终结束课程复盘,这个阶段能否完全穷尽呢?

既然可以,那先把从授课开始到授课结束的所有事项穷举,不放过任何一个遗漏的点,之后就是排列组合了。

分维度之后,选择对应需要检查的事项到不同的维度里面,再进行评分,

以10分为基准,这个行为能得到几分,汇总到总维度求平均,生成讲师授课雷达图。

通过这种方式,让讲师能够清楚自己的定位,平衡自身的短板。

而这种时间框架和空间框架相互配合的方式,的确是一种新的解题思路。

零零碎碎,三省吾身。

用思维去解决问题,用思考充实人生。

我们下期见。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