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要闻:工程数据管理

2023-01-07 11:29:15 来源:教育快报网

《标准》是数据管理的产物,目的是通过数据标准化,确立数据意识,提高数据的质量,提升监管效能。现在,小编就整理出工程数据管理的方法以及相关信息。

数据管理技术

高可用集群


(相关资料图)

高可用集群建立在集群基础之上,是指以减少服务中断时间为目的的服务器集群技术。在数据管理中,高可用集群通过一定的技术将集群中的多个主机虚拟成一个应用系统,对外部用户提供透明服务,对内实现访问请求负载均衡,通过高可用集群技术把因软件、硬件和人为造成的故障对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备份

为应对数据丢失或损坏等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将存储设备中的数据拷贝到磁带等大容量存储设备中的过程和行为就叫备份。按照备份的方式,可以分为近线备份和离线备份两种,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备份设备的选择上,到底选择磁盘设备还是磁带设备。当然,从本质上来讲,备份包含复制行为,但是备份同时还有时间点等内容,所以说备份是高级的复制行为。

复制

复制,亦称为拷贝,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地方拷贝到另一个地方,但是原数据依然存在。而在数据管理上,复制是指将系统主磁盘设备内的数据复制到其他系统内,从行为上来讲,数据的复制有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在应用范围上,数据复制不仅可实现局域网内的数据复制,还可实现广域网上的数据复制。

容灾

在应用上,容灾技术是系统的高可用性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数据容灾是指在主数据系统之外另外建立一套次数据系统,通过网络软件或其他技术实现主数据系统中的数据向异地数据系统数据的复制。一旦主数据系统中的数据发生故障,可以通过次数据系统来恢复主系统中的数据。

数据迁移

从数据存储的角度来讲,数据迁移属于分级存储管理。所谓数据迁移,是指将高速、高容量的存储设备作为主磁盘设备的下一级,按照一定的迁移策略,把主磁盘中的数据拷贝到二级大容量的存储设备上。当然,该行为对用户是透明的。当主磁盘出现故障时,系统会自动把这些数据从二级存储设备调回主磁盘设备中。

数据管理技术

一、人工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一般公认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这期间,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其它工作还没展开。硬件方面:还没出现可直接存取数据的存储设备,主要依靠磁带、卡片和纸带来读写程序和数据。软件方面:操作系统还没产生,也无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主要依靠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由于没有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我们将这一阶段称为—人工管理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

①数据不保存。计算时数据与程序一起输入内存,运算处理后将结果数据输出,随着计算任务的完成,数据空间随着程序空间一起被释放。

②数据服务应用。数据处于从属地位,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应用)。数据与程序不独立。

③数据组织依靠人工。数据的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输出等必须由程序员自行设计与安排。

二、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也开始大量用于信息管理。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的存储、检索和维护问题成为紧迫的需要。硬件方面出现了磁盘等直接存取存储设备,软件方面产生了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是专门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结构和数据管理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这一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以下特点:

①数据可长期积存。对数据的维护与使用提供了可能。

②文件形式多样化。有索引文件、链表文件和直接存取文件等。但文件之间相互独立,数据之间的联系要通过程序构造。

③数据相对独立。数据可被多个程序重复使用。

④数据的存取基本上以记录为单位。

随着数据管理规模的扩大,数据量急剧增加,文件系统显露出以下三个不足:

①数据冗余。由于文件之间气管联系,造成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对应的文件(数据),势必会造成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同时存储。

②数据不一致。由于存在数据冗余,在对数据进行更新操作时,就要通盘考虑,稍不谨慎,就可能造成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文件中不一样。

③数据联系弱。数据文件相对独立,要通过程序来构造它们之间的联系。

数据管理是数据治理的基础

《标准》将数据管理分为5个方面要素,分别是组织机构及人员,制度建设, 系统保障和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的监控、检查与评价,数据的报送、应用和存储。5方面要素下共有15项原则,每项原则下有61条具体标准。这5方面要素在《指引》中基本上都有所体现,成为数据治理的基础内容。

在数据治理架构方面,《指引》与《标准》对组织机构及人员部分的要求基本一致,包括建立组织架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数据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归口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职责分工,对相关部门的岗位设置和团队建设提出要求,建立多层次、相互衔接的运行机制。

在数据管理具体要求方面,《指引》延续了《标准》中关于数据管理制度的要求,包括制定与监管数据相关的监管统计管理制度和业务制度,及时发布并定期评价和更新;延续了有关系统保障和数据标准化的要求,包括信息系统的覆盖面、数据字典和维护流程的规定,以及遵循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延续了数据的报送、应用和存储方面的要求,包括建立适应监管数据报送工作需要的信息系统,明确系统间数据交换流程和标准,建立全面严密的管理流程、归档制度等;延续了制定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在系统服务异常以及危机等情景下数据的完整、准确和连续。

在数据质量控制方面,《标准》从日常监控、监督检查、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指引》基本上沿用了这些规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连续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特别强调建立监管数据质量管控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关键监管指标数据质量承诺、数据异常变动分析和报告、重大差错通报以及问责等。

关键词: 数据管理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