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遇见卢浮宫》书封。
【资料图】
在这博物馆众多的时代,要找一个更加令人心情平静的博物馆,应该去哪里?罗依尔的答案是:敦煌。
6月30日,沪上知名策展人、敦煌文化守望者罗依尔携新书《敦煌遇见卢浮宫》来到学习读书会,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带读者穿越中西,开启一场横跨东西的艺术碰撞实验。
敦煌遇上卢浮宫,到底是什么意思?
“敦煌,之所以成为敦煌,因其戈壁、黄沙,也因其绿洲与水源。和卢浮宫一样,它是长时间的历史的留存;和卢浮宫不一样,它分享着历史上那些普通人的‘美’的理念。” 罗依尔如此解释敦煌与卢浮宫的不同。在敦煌洞窟中,为保护壁画,闪光灯是被禁止的,“当你走近,当你细听,当手机没有信号,当闪光灯绝对禁止时,莫高窟的美是立体的、沉浸式的、充满仪式感的,最终是令人感动的。”
罗依尔
在莫高窟里,当现代化的设备被隐藏,人们却更能沉醉于纯粹的美的享受。“中国人讲求传统与传承,西方就没有吗?那么,如何解释现代的西方那总是出现的传统元素,他们如何能够突兀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罗依尔认为,这值得我们学习。
可以用西方的美术传统解释敦煌吗?实际上,因其历史因缘与文化环境,敦煌或许是调和中西的。在敦煌的壁画与雕塑中,你或许会“发现”一些希腊、一些印度……那是历史吹拂而过的“胡”风留下的痕迹。而随着岁月的积淀,在敦煌,更可以发现更多中原文化的面目。譬如飞天,它在敦煌的变化见证了此地的融汇中西:在历史的长河里,它不再如天使般需要翅膀,而是拥有了天衣,以想象力而飞,这是符合中国传统道教的审美与想象的。
罗伊尔带观众遨游敦煌
“敦煌,在不断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融合着中原的文化与情感,也最终‘成为’了敦煌。” 跟随罗依尔的讲解,读者在上海遨游着远在千里之外的敦煌,看过莫高窟栩栩如生的第45窟,也听说了第220窟的美丽的误会。但是,回到现实世界,敦煌依然距离我们很远。在上海,那些传统的形象依然很难出现。瑰宝如何得以流传、让更多人看见它背后的美好呢?
罗依尔认为,对敦煌而言,如今最重要的是“再创作”。如“千面”的蒙娜丽莎一般,令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它、解构它,然后用灵感“重建”它,才能为敦煌赋予真正的、当代的活力。当敦煌遇上卢浮宫,它意味着比较文化,也希冀着学习西方让“脑洞”大开,但一切最终是为了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敦煌之美。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